好家長的『十大習慣』http://www.enorth.com.cn 2009-09-17 09:39 一、終身學習與孩子一道成長習慣。
如何在嬰幼兒期著重培養孩子的高智商、在少兒期著重培養孩子的高情商需要學習;
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好成長中的問題,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,也需要學習。
父母需要學習,孩子也需要學習。親子之間需要共同學習,相互學習。
因此,要積極參加家長學校,訂閱一些家教刊物和書籍,不斷學習,終身學習。
著名教育家洛克說:『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。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,第一次弄錯了,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,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。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,在『不可返工的教育』中,當然要學習在前,思考再教!
二、真愛和嚴格相結合的習慣。
愛是對自己、對他人、對自然的『給予、關心、負責、尊重、了解和公正。』
真愛是與法律,與社會道德規范相一致的愛。所以愛賭博,為朋友兩肋插刀不問是非,不是真愛。溺愛也不是真愛。
溺愛是過分的愛,即嬌寵、姑息、遷就、縱容。溺愛使孩子變懶、變弱、變私、變得冷酷無情。最嚴重的可以毀掉孩子。對於少年兒童來說:『所謂「真愛」,就是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,尊重其人格,滿足其需要,引導其發展,而不求私人之利。』
尊重少年的人格,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權:生存權、發展權、受保護權、參與權。孩子的其他權利,如姓名權、健康權、醫療保健權、受父母照料權、隱私權、娛樂權、閑暇權、表達權……等,也應得到尊重。
嚴格,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規范,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,孩子承諾的事,就要堅決做到,有始有終,養成習慣,形成素質。決不言而不行,半途而廢。
當前,家庭中許多問題,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夠、不當造成的。
三、言教、身教、心教相結合的習慣。
言教就是通過有根有據有情的道理對孩子進行教育,包括適當的批評。
但孩子對父母的說服教育並不十分重視,因而要進行身教。
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,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。但有些孩子對父母的身教不買帳,甚至諷刺父母『裝腔作勢』,『不合時宜』,因而要進行『心教』。
心教一是要心通,心通則意到,意到則情合。情合則父母的教育易為孩子接受。
心教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情商(EQ)。
心教的前提是尊重、理解、信任、關心孩子。
心教的目的是圍繞著習慣(包括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),落實到行為,目標是良好的素質。
什麼是素質?從思想層面來說,忘不掉的就是素質;從身體層面來說,一時改變不了的就是素質。比如舉重運動員長期形成的粗壯的身體和四肢,一時難以改變。芭蕾舞演員的身體及四肢修長、腰細,同樣一時難以改變。這就是他們的身體素質。
形成素質的主要途徑是習慣,習慣強化到一定程度就變成素質。
四、誠實守信習慣
民無不信不立,家無不信不睦,國無信不興。成功之道就在『恪守誠信』。誠信作為人類文化的道德范疇,它是人之為人最重要的品德,是一個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,是和諧社會的橋梁。誠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絕不能因為當今社會有時出現『老實人吃虧』的現象而放棄。
據國內某權威報紙調查,現代人平均每天會接觸到38個謊言。雖然善意的諾言是人生的點綴,能保護自己或朋友的自尊。善意的說謊者通過撒個無關緊要的小謊取悅他人,避免衝突,這在一些特殊場合是難免的,至於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利己的目的而編造的謊言,則要絕對避免。因此,我們要學會辨別惡意的謊言,保護自己不受傷害。
曾參殺豬教子之所以成為千秋佳話,就在於它的道德意義。雖然把一個正在長膘的架子豬殺了,在經濟上造成了一些損失,但從教子誠信出發,仍然是值得的。
學生誠信從考試不作弊開始,從平時不抄作業開始。只有講求誠信、嚴肅學風,纔能培養出真正素質過硬的學生。美國弗吉尼亞大學,建立了自己的『榮譽體系』,每個學生都莊嚴承諾:『我以我的榮譽擔保,我沒有說謊、欺騙和偷竊』。這句誓言,造就了無數社會有用之材。
五、樂觀和快樂習慣
生活像面鏡子,你對他笑,它也對你笑;你對他哭,它也對你哭。
你把生活的攝像機對准事物(包括自己)的積極面,你就會笑,否則你就會哭。
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滿面春風,有說有笑。老鐵著臉,開口閉口訓人,『眼睛一睜罵到熄燈』的父母,不僅自己活得累,還會影響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。
快樂是什麼?
快樂是思想愉悅時的一種狀態,是一種習慣,是一種思維方式,是一種感受。並不是由個人財產的多寡、地位的高低,職業的貴賤來決定的。
人生是快樂與痛苦的交響樂,去掉痛苦就顯不出快樂了。有些父母一味地『給予』孩子快樂,自己去承擔一切痛苦,結果孩子並沒有感到快樂,因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麼。
怎樣做一個快樂的父母呢?
(一)是想象快樂,對任何事物,對自己對孩子多想好的方面。
(二)是享受快樂,快樂來了全身投入享受快樂。
(三)是回憶快樂,快樂去了,經常回味快樂,心裡老是喜滋滋的。
(四)是縮短煩惱,煩惱沒來不提前去想;煩惱來了盡快把它送走;煩惱走了再不去回憶,把它『掃地出門』。
(五)是面對現實,即使自己損失了一只腳,比起四肢全無,卻又寫出暢銷書《五體不滿足》的日本青年乙武洋框不是幸福得多嗎?總的態度是『能改變的改變它,不能改變的接受它。』
有一位『快樂大師』,把『高興高興高高興,怎麼那麼高興呢!』的條子裝在抽屜裡,天天讀,真的快樂起來。
六、不代替孩子成長習慣
『成長』是孩子發展智力、非智力、體力的過程,是孩子從自然人變為社會人的過程。
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需要實踐、探索,取得直接經驗,也需要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,經過別人的講解、傳授,學習書本知識……取得間接經驗。
游戲是最初的學習。孩子通過玩水、玩沙、捉魚、捉迷藏、打雪戰、塑雪人……,懂得了水的性質、沙的性質,知道雪遇熱必化,……。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大腦,鍛煉了自己的四肢。手是外在的腦、腳是外在的心髒,用手多的,孩子大腦發育得好,用腳多的孩子,心髒比別人的強。
家務勞動是『生活的小百科全書』。在家務勞動中學到的知識、受到的鍛煉,那就太多太多了。家庭是培養習慣的學校,是學習交往的啟蒙課堂,是進行情感教育的理想場所,……。可惜這些教育資源我們還未能全部開發。
綜上所述,成長是不可代替的。但許多家長卻一定要去代替。他們包攬了孩子的一切生活服務勞動。由於家長的大包大攬,孩子好動好奇的天性得不到發展;在勞動中受到鍛煉、取得成功、得到滿足、得到快樂的需要得不到滿足,因而常常有一種壓抑感,常常不快樂。
代替孩子成長培養了一些發展不完全的,或者性格畸形的孩子。
因此,給孩子一定的空間,讓孩子自已成長,是至關重要的。
七、發現和贊揚孩子習慣
孩子總是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。一個孩子如果在童年時代缺少家長善意的贊揚,那就可能影響他個性的發展,甚至還可能成為一種終身的不幸。
所有受歡迎的父母和老師都擁有一雙『愛的眼睛』。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,發現孩子的閃光點,發現他的長處。
面對反復宣示『9月1號開學前一定要去死』的馬月,李聖珍老師發現了她心中還有『希望』的東西在吸引著她。結果不僅挽救了馬月的生命,還在2001年把她送進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學。
周弘也是一位發現大師。他經常戴著千百倍的放大鏡和望遠鏡尋找聾兒婷婷的優點,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毅力。
孩子對成人特別是父母的評價十分敏感,你愛他、喜歡她、他通過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到。一旦接受了你愛的信息,你說什麼他都能聽到心裡去。
你把對孩子的要求變成鼓勵,孩子一定會『配合你』。
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,你往哪方面誇他,他就往哪方面努力,而且越來越努力,當然就變聰明了。
笨孩子是罵出來的。你越罵他笨,他越失去自信,越不努力,就越笨,終於變成笨孩子了。
如何沒有贊揚和鼓勵,任何人都會失去自信。
八、讓孩子承擔責任習慣
常聽一些父母說:『我的孩子不孝順』;『我的孩子做作業丟三拉四』;『我的孩子常丟東西』;……。
並詢問矯正辦法。情況雖然不同,但原因大抵一致:孩子沒有養成承擔責任,對自己負責的習慣。
責任心是做人的基礎。要想子女成為一個好人,一個有用的人,就應教育他對自己負責,對他人負責,對家庭負責,對社會負責,對國家民族負責,對我們生活的地球負責。
第一、加給責任。
比如早上按時起床是自己的責任;學好功課也是自己的責任,所以回家後先做作業再玩;……。
第二、自作必須自受。
一位家長談了她培養孩子責任的做法。
學校排練節目,孩子走時卻忘帶錄音帶,當她打電話回家請媽媽送去時,家長堅決不同意。『是你忘記帶,你自己回來拿』。從此以後孩子再不忘帶東西了。
孩子小學畢業時,經手管的錢差了200多元,學校已表態『算了』,可家長堅持讓孩子一筆筆地查,最後補上了漏記的120多元。
叫床的鬧鍾響了,但孩子仍然不起。家長就是不叫她,結果受到老師的處罰。因為按時起床是孩子的責任。
第三、和孩子講一講自己的煩惱。
不要總說『你還小,你不行』,『父母苦死累死也情願』。而要將家中的困難告訴孩子,激發孩子的責任感,讓孩子分擔一部分。
只要放手鍛煉孩子,敢於狠心壓擔子,孩子都會逐步堅強起來的。
第1頁:第2頁:第3頁:第4頁:第5頁:第6頁:
九、關心和引導孩子學習習慣
據調查,因為喜歡讀書而上學的學生中,小學生佔8%,初中生佔11%,高中生僅佔4.3%。
因而樹立愛學樂學的態度至關重要。因為,從認識上、情感上、態度上有了這樣准備,克服學習中的任何困難就輕松得我,自信得多。對於學習,許多人認為『學好了就能快樂』,其實反過來纔對:『快樂了纔能學好』。
其次,主動學習形成主動人格。
主動纔會生動、活躍,主動纔會創造發展。常說『笨鳥先飛』,其實先飛的多半是聰明鳥。他們考慮在前,行動在前,預習在前,事事主動,時時主動,總是立於不敗之地。這樣的『鳥』哪裡笨呢!
再次,培養興趣。興趣可以使進入對知識追求的癡迷狀態。常說興趣出勤奮,其實勤奮同樣可以出興趣。
此外,講究方法。方法是成功的金鑰匙。花一點時間學習方法,其回報率是很高的。
最後,心理健康是學習的助推劑。學一點人文科學,參加一些文體活動,結成健康向上的友伴群,都對學習有利。
十、家校合作、溝通第一習慣
學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。所以,必須經常溝通,形成同向合力,纔能取得最佳效果。
首先,家長要從思想感情上信任學校,信任老師。要克服包庇自己的孩子,隨便指責議論學校老師的不良言行。對學校、老師有意見時,要通過正常途徑取得解決。
其次,准時出席家長會,有專用的記錄本(可從中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)。平時、經常、主動與老師聯系。
第三,用感謝的方式提出孩子的正當要求,給夠老師面子,因為家長面對的是『一棵樹』,老師面對的『一片林』,家校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有分歧是正常的。
第四,理智地對待老師對孩子的負面信息。老師越是告狀,家長越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閃光的東西,以保護孩子的自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